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

老师,走好!



听小红姐说:陈老师走时,很安详,很美……

我希望老师走后,她住的地方也是很美的。我们全家和小强去了老师的陵园,把老师的墓地也装饰得很美……

愿老师安息!

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

陈老师,是我中学时代的化学老师,虽然她只教了我两年化学,但她却是对我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。她对待我像对待她的女儿,而在我心中她也像妈妈一样……

老师走时,我不在她身边,我甚至不知道她过世的消息。这是我今生的遗憾。在老师的追悼会上,老师的女儿“小红姐”写了一篇悼念妈妈的文章,我摘抄在这里,作为对老师的怀念……




大爱无边

我的母亲陈玉芝,生于1938年11月2日,中国河北省文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在家中六姐妹中排行第五。于1944年跟随她的父母家人一同迁至北京,并一直在北京生活,学习和工作,至2009年5月1日于北京病逝。

由于家庭的变故,母亲自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。从少年时期起,她就一边读书,一边与姐妹一同挑起生活的重担。母亲曾经告诉我,小小年纪的她,每日放学做完功课后,便要与我的姥姥,姨妈们一起编席,维持生计,常常干活到深夜。

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母亲一直积极乐观,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她在学校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,优秀学生干部。中学毕业后,为减轻家人的负担,母亲选择了到师范院校学习,并如愿进入北京师范学院(现首都师范大学)化学系深造。

1964年大学毕业后,因成绩优秀,表现出色,母亲被分配到北京市教育局工作。在经历了四清运动,下放劳动后,母亲于1972年被调到北京第四十一中学工作,教授数学,化学等课程,并连年担任班主任, 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,于1993年退休。在工作中,母亲一直勤勤恳恳,认认真真,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,优秀班主任,优秀党员,曾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母亲是一位普通人,但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。在母亲身上,闪耀着数不清的优秀品质 -- 积极进取,乐观向上,坚韧不拔,不怕困难,无私忘我,先人后己,,,给我印象最深的, 是她对工作和生活全心全意的热爱和奉献;对他人毫无保留,彻彻底底的大爱。母亲一生中,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。

母亲是一位热爱工作的人。对待学生,既严格又亲切。曾经有她的学生对我说-“陈老师对我们就像妈妈一样,在她的班里,想不好好学习都不好意思。”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,母亲总是尽其所能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曾经有一名她教过的学生,在上高中的时候,其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,身边没有亲人照顾。母亲就将这名学生接到我们家,与我们一同生活了两年,直到他的父母奉调回国。如今,母亲教过的许许多多学生都已经长大成人,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取得了出色的成就。她的很多学生,在毕业以后的十几,二十几年中,一直与母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每当与学生在一起,每当谈起他们的成就,每当想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,就是母亲最高兴的事情。

对待同事,母亲总是充满热情。她对同事的帮助和关心毫无保留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;待遇面前,先人后己;工作当中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。当然,母亲的努力与奉献也得到了回报-她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受到肯定和奖励;她遇到困难的时候,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关怀。

母亲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人。母亲和父亲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四十三年。他们一直相亲相爱,他们一直相互支持,相互体贴,共同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,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,也共同经历了数不清的幸福时光,共同品尝了生活中的酸,甜,苦,辣,咸。 

对待子女,母亲体贴入微,关怀备至。虽然以前她工作一直很忙,但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却一直伴随着我们。上中学的时候,我曾经抱怨说“妈妈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,比与她的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少多了。”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,我越来越理解和感激母亲。在我和弟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时每一刻,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,都浸透着母亲的关怀和鼓励。母亲的爱陪伴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过程 –求学,工作,恋爱,结婚,生子,抚养孩子。。。

像许多祖父母一样,母亲对孙辈也充满了关心和疼爱。在我儿子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,始终充满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护。这份爱,会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。

母亲是一位热爱亲人和朋友的人。对于父母公婆,她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女儿和儿媳;对于姐妹,小姑,小叔,她是有求必应的好五妹,好五姐,好大嫂;对于侄男甥女,她是值得信赖又可以依靠的好五姨,好舅妈,好大娘;对于孙儿孙女,她是慈祥亲切的好奶奶,好姥姥;对于同学朋友,她是善良可信的好知音。在我们这个大家族,母亲就是一个纽带。母亲以她的热情无私,以她毫无保留的爱,将一个个家庭紧紧相连。

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。母亲是太阳,她的爱照耀和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。母亲是榜样,她的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。母亲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,是充满爱和幸福的日子。母亲的爱,会一直伴随着我们。母亲的精神与日月齐辉,与天地共存。

我要向母亲学习,学习她的积极乐观,学习她的宽宏大量,学习她的无私奉献,学习她的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;学习她将无边的大爱播洒给每一个人,播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。

值此机会,我代表自己和家人,感谢所有曾经给予母亲和我们帮助的人,感谢大家与母亲共同分享的生活点滴,感谢大家带给母亲的欢乐时光,也感谢大家在母亲生病期间给予她的照顾和帮助,给予我们的关心和鼓励。

谢谢大家,也祝愿每个人生活平安幸福。

愿母亲安息!

王全红(嘉蔚)
2009年5月3日于中国北京

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……

从新加坡回到家后,第一件事就是忙着整理行李。我从行李箱中一件件的往外拿东西,口中还絮絮叨叨地向家人宣布着这带回去的东西都是给谁的。当我手中举着那两大包杏仁,高声宣布“这是给陈老师的”时,得到的反应却是一阵沉默,过后,丈夫轻轻地说了一句:“陈老师用不着这个了。”记得很清楚,当时,我的手仍高高地举在空中,转过头,很诧异地看着丈夫,满脸都写着:“怎么了?”那场面一定像极了电影中的定格画面。停了一会儿,丈夫才慢慢地说道:“陈老师,去世了!”

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:“他一定在和我开玩笑!”“怎么会?”“不可能!”

丈夫好像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。“真的,就在五一节。”他补充道。在那一刻,我感到自己的心好像碎了……

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……

重重的行李箱

一个假期很快就过去了,我答应我的学生们假期时会更新博客的,但我食言了。真的很对不起!我对他们说,即使远在北京,我也会常常更新博客,保持联络的,但我没有做到。对不起,我的孩子们!

这个假期中真的发生了很多事,只是我不知该怎样表述自己杂乱的心情,所以就没有信守诺言,去照顾自己的博客。

离开新加坡前,心情是很高兴的。一遍遍地整理着行李,把一个大大的旅行箱装得满满的。还不断地在电话中向丈夫汇报着我整理行李的进展。在这方面,他总笑话我,他总告诫我不要带太多行李,说“那样太麻烦”,但我总做不到。每每从新加坡回家,要带很多东西,等从新加坡回来时,又装回了很多东西。他每每笑话我是一个搬运工,叮嘱我从箱子中拿出一些东西。可我把装在箱子中的东西比较来,比较去,却觉得每一样都有带回去的必要,实在舍不得把装在箱子中的东西拿出来。“这个是给爸爸的,这是要给弟弟的,这个给儿子,而这些衣服要给他……”衣服有些多,但实在舍不得拿出来。一个人在新加坡,每当我想家时,就会到购物中心转一圈儿,心中想像着家人的样子,为他挑选上一件衣服。这样积攒下来,就有了不少衣服。虽然箱子有些重,但还是决定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回去。最后,在盖上箱子盖之前,还硬硬又塞进去了两包美国大杏仁。这杏仁是给我中学的老师的,这是她最喜欢的零食。虽然,杏仁在北京也能买到,但每当我回去时,我都要给她带上新加坡的杏仁。我相信,千里迢迢捎带回去的杏仁,吃着的感觉一定会不一样的。

最后,终于可以给满满的箱子盖上盖子了。拍拍箱子,再拎一拎,很沉,很沉,但心里很踏实。想着亲人们收到礼物后的心情,心中就充满了喜悦。这重重的箱子中装载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的物品,它实实在在地承载着我对亲人的感情呀!对那些爱我的,我爱的人的情感呀!所以,重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?